徽章的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原始社会:徽章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
中国古代: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章子变其徽章,以杂秦军。这里所指的徽章实际上是旗帜。不过,这与现代意义中的徽章有一定差异。
近代中国:清政府时期出现了类似现代徽章的物品,如著名的双龙宝星勋章,它曾被用来赠送给洋人以及颁发给有贡献的王室大臣。此后,陆续出现了民国时期的“九鼎”、“虎罴”、“醒狮”、“中山勋章”、“白日勋章”等徽章。
20世纪前期:随着时间推移,徽章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1926年11月25日,清华学校确定了“圆形、斜十字”的校徽格式,标志着清华历史上第一款校徽的诞生。1932年,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正式启动了清华大学的校徽制定工作。1933年3月9日,采用钱稻孙设计图案制作的“白色华字作底,呈鹰翅形,中间一紫色‘清’字”的校徽制成分发。1934年,由三个同心圆再加一个齿形圆环构成圆面,外环有中文“清华大学”校名(繁体)、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的圆形校徽图案确定下来,其基本形制沿用至今。
现代:徽章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更为广泛,制造工艺也日益精细。各党政机关、公司、学校、民间团体组织等都设计有属于自己的标志徽章,如警徽、军徽、司法徽、司徽、校徽、会徽等。此外,一些重大事件、项目或文化产业也会制作相关徽章作为纪念。例如,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于1950年由沈阳第一机器厂负责制作,这枚国徽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成功铸造,现仍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它体现了老工业基地工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忠诚奉献的爱国情怀。还有像美国迪士尼推出的系列徽章以及日本动漫产业带动的动漫周边徽章等。
总体而言,徽章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包括历史、文化、民俗等,它不仅是一种身份、职业或特定意义的标识,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追求。